春日之际,互联网巨头百度智能云却遭遇了一系列风波,使其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风波的导火索源自百度智能云业务一把手沈抖的一席发言。今年2月,在百度智能云全员会上,沈抖直接点名字节跳动的AI产品豆包,指责其训练成本和投流成本高昂,而百度新推出的DeepSeek则更具优势。对此,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朋友圈迅速回应,称降价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并呼吁业界应聚焦基本功,减少无端猜测。
然而,这场由沈抖挑起的“战火”并未持续燃烧,反而因后续事件而平息。不久后,百度智能云再次因一桩个人事件被推上舆论浪尖。百度某高管谢广军的女儿因“开盒”素人引发争议,网友发现其疑似通过社交网络账号发布了一张在职证明,显示谢广军月收入高达22万元。此事迅速发酵,部分网友质疑百度是否存在用户数据泄露的风险,甚至猜测谢广军利用“百度数据库”获取隐私。
百度对此事反应迅速,安全负责人陈洋通过内网回应称,已接到举报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开盒”事件的数据并非从百度泄露。陈洋强调,百度对数据进行了匿名化处理,并严格管理权限,谢广军本人并无数据库相关权限。同时,通过模拟调查,发现海外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
尽管陈洋的回应看似有理有据,但舆论场上对百度的质疑并未因此平息。毕竟,在用户隐私问题上,百度曾有过争议。2018年,李彦宏在一次论坛上的发言被误解为“中国用户不在乎隐私”,这一误解在舆论场上持续发酵,对百度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
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谢广军通过微博道歉,这一举动虽然迅速登顶热搜榜,但也将百度智能云再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对于数据安全的猜疑并未因道歉而消散,反而更加关注百度智能云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表现。
事实上,百度智能云在B端云业务的安全性上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大厂,百度在技术、制度和人员管理等多个维度上都拥有成熟的风控方案。然而,舆论场往往更关注品牌的污点,而非技术细节。因此,百度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澄清事实,消除公众的疑虑。
百度随后发表正式声明,表示“开盒”信息来自海外的社工库,即通过非法手段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库。百度已对相关调查过程进行取证,并得到公证机关公证。同时,针对网上流传的不实信息,百度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这一系列事件无疑给百度智能云的业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随着市场份额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百度智能云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来支撑其业务发展。然而,接连的风波使得百度智能云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了影响。
从财报来看,百度智能云的营收一直在增长,但始终未能成为百度核心业务的主要支撑。2024年,百度智能云营收约为200亿元,约占全年总营收的15%左右。虽然文心大模型处理的日均API调用量大幅增长,显示出百度智能云在AI领域的优势,但这一优势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仍是未知数。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百度智能云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发力公有云市场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过去几年百度在公有云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但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有云市场仍有潜力可挖。通过拓展公有云业务,百度智能云可以解除眼下的规模增长之困,同时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然而,发力公有云市场也意味着百度需要在战略上做出调整。过去几年,百度一直将战略重心放在AI上,这使得其在智能云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但在公有云市场却表现不佳。因此,百度需要在保持AI优势的同时,加大对公有云市场的投入和关注。
在这场由DeepSeek引发的技术平权之战中,百度需要重新找回成本上的优势。价格战对厂商来说是“阵痛”,但对于应用端的企业来说却是机会。当成本成为规模竞争的核心要素时,百度智能云能否找到下一个机会,将决定其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百度还需要加强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表现。尽管此次“开盒”事件的数据并非从百度泄露,但这一事件仍然暴露了百度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因此,百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措施,提高公众对其数据安全的信心。
百度还需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在舆论场上,情绪往往比理智更容易传播。因此,百度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公众进行沟通,及时澄清事实、消除疑虑、传递正能量。
在这场由个人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中,百度智能云无疑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然而,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通过加强数据安全、拓展公有云业务、加强与公众的沟通等措施,百度智能云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