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一本名为《巴菲特之道》的书籍揭示了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核心理念:寻找能提供满意回报、股价未被高估,且管理层值得信赖的投资机会。其中,管理层的诚信被视为这一理念的核心支柱。
近年来,投资者们逐渐意识到,除了关注投资回报率和估值水平这两个客观因素外,企业的管理层诚信同样至关重要。回顾2023年初,我们曾根据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社会评价,构建了一套企业信用分评价体系,并发布了《A股信用榜》。如今,随着2024年接近尾声,我们再次审视这一领域,回顾过去几年中,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所做出的承诺及其兑现情况。
A股市场中,管理层承诺的类型繁多,从董事承诺参加考试,到捐赠豪车供公司无偿使用,再到日常信息披露、增持限售及重大资产重组等承诺,不一而足。根据Choice数据,过去十年间,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共做出了超过6.2万条承诺,平均每天超过17条。其中,有效承诺约1.63万条,整体承诺达成率高达96.4%,显示出管理层整体信用水平良好。
在这些承诺中,股份变动类承诺占比最大,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后的不减持承诺、回购股份承诺、自愿限售承诺等。尽管数量庞大,但股份类承诺的履约率高达99.41%,是董事会最守信的承诺类型之一。这主要得益于相关规章制度下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持股人个人意志的遵从。
与股份类承诺类似,信息披露保证类承诺也多数基于规章制度,如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无重大未披露事项等。这类承诺的履约率同样高达99.83%,显示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严谨态度。然而,当企业主要承诺事项违约时,如资产重组出现问题,信息披露承诺也可能因此未能达成。
相比之下,日常营运类承诺的履约率则较低,包括减少关联交易、一致行动承诺、利润分红承诺等。这类承诺的违约记录较多,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日常营运缺乏有效监管,管理层和大股东权力过大,导致内控失灵。例如,人福医药的大股东当代系曾承诺不占用上市公司营运资金,但后续却通过第三方企业占用了约60亿元资金,明显违背了承诺。
权益变动类承诺,如再融资、资产重组、资产注入等,往往涉及企业长期经营的重大决策事项。这类承诺的违约次数最多,履约率仅为91.82%。主要原因在于权益类变动涉及的关联方多、周期长、实施难度大。部分管理层和董事会因盲目错判或缺乏审慎态度,导致承诺无法兑现。
除了上述几类承诺外,还有一些非标承诺,如董事会关于子公司独立运行的承诺、表决权承诺等。这些承诺虽然话题性强,但对公司的实际业务影响有限。例如,GQY视讯的实际控制人曾承诺将劳斯莱斯无偿给公司使用五年,这样的承诺虽然引人注目,但对公司的长期经营并无实质性影响。
那么,管理层的历史承诺履约率是否有助于日常投资呢?答案是: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并非金科玉律。不同类型的承诺、不同的时间节点对估值的影响差异较大,且收益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然而,一旦违约,成本将十分高昂。例如,信息披露类承诺虽然收益不高,但一旦违约,将引发投资者对企业管理层的质疑,进而影响市值。
从整体来看,标准化和规则类目下的必要承诺往往达成率较高,而日常营运类承诺因缺乏外部监管而达成率相对较低。权益类承诺则因牵涉利益方较多而经常出现无法实现的承诺。尽管如此,近年来管理层越来越重视信用建设,整体履约率有所提升。
对于投资者而言,管理层的承诺并非决定投资的唯一因素。然而,对于管理层而言,信守承诺则是维护企业信誉的底线。一个值得信赖的管理层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还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