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用卡“白金卡之王”光环褪色,贷款余额下滑,零售战略遇瓶颈

   发布时间:2024-12-14 14:32 作者:杨凌霄

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遭遇多重挑战,零售第一战略面临考验。

中信银行自2003年发行首张信用卡以来,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特别是中信白金卡,发卡量一度跃居全国首位,彰显了其强大的高净值用户基础。从0到1000万张,中信银行用了7年时间,而从1000万张到1亿张,则用了10年。2021年,中信信用卡发卡量成功突破1亿张大关,成为仅次于五大行的信用卡业务佼佼者。

然而,自中信银行提出“零售第一战略”以来,这一战略并未如预期般成为新的增长点,反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近年来,中信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整体业绩,但信用卡业务的低迷却不容忽视。信用卡的发放量持续增长,但在营收、交易量、贷款余额等关键指标上,却呈现出下滑趋势。

特别是贷款余额,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滑。一季度末贷款余额为5101.2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1.34亿元;二季度末进一步降至5040.91亿元;三季度末更是跌破5000亿大关,降至4985.2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227.36亿元。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出中信信用卡业务规模的收缩。

与此同时,中信信用卡的交易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交易量增速从14.05%放缓至0.44%,再到-2.73%。今年上半年,交易量更是同比大幅下滑8.44%,这已经是连续三个半年度出现萎缩。规模萎缩的同时,交易活跃度也在下降,最终导致中信信用卡营收的下滑。2023年,信用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67%,今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3.37%。

中信信用卡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超过20%,不良率从2021年的1.83%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2.57%。这一趋势与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形成鲜明对比,后两者的信用卡不良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中信信用卡在风险管理上显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信银行在风险管控上采取了“控新”与“清旧”的策略。今年,中信银行停发了多款联名信用卡,以减少同质化严重、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同时,加快推动风险化解处置,但这也带来了暴力催收等投诉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中信信用卡的投诉中,不少都涉及暴力催收、电话骚扰等问题。

在业务调整方面,中信银行对旗下多款信用卡的交易权益规则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获得权益的限制,以减少开支。但这也势必会对中信信用卡的吸引力带来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中信银行的公司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公司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8%。

面对信用卡业务的困境,中信银行迫切需要修复市场预期。今年下半年,中信银行通过了《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自2007年登陆A股以来,这是中信银行13年来的首次年中分红。这一举措无疑是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

然而,对于中信银行来说,如何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平稳过渡这一瓶颈期,并重新找回零售第一战略的节奏,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