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近期股价表现疲软,市场担忧情绪加剧。截至12月12日,其股价已跌至86.95元/股,与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同行业公司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更引人关注的是,自2021年2月张联东接任董事长以来,洋河股份市值已缩水超千亿元。
这一跌幅背后,既有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宏观因素,也与洋河股份自身业绩的变化密切相关。去年第四季度,洋河股份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而今年第三季度,其营收同比下降44.82%,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73%,对前三季度整体业绩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张联东在最近的洋河股份全球经销商大会上宣布,公司将实施“12355发展纲要”,目标是将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手工班和双沟五大产品线的营收均提升至百亿元。尽管这一目标听起来雄心勃勃,但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其中的挑战。
首先,张联东并未给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时间表,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的质疑。其次,回顾去年,洋河股份未能完成张联东提出的18.5%内部增长目标和15%的既定增长目标,这无疑为今年的百亿目标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洋河股份对于当前业绩变化的解释是,公司主动收缩供给量、控制市场库存,并非经营状况实质性恶化。然而,在市值超千亿的六家酒企中,只有洋河股份出现了三季报业绩大幅下跌的情况,而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公司的业绩表现依然强劲,这不禁让人对洋河的解释产生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洋河股份在口头上表示要主动降速,但在实际投入上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减速迹象。前三季度,其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9.5%,Q3单季销售费用率更是攀升至27.75%,远高于同行水平。这种“口嫌体正直”的反差,让人对其未来的市场表现更加担忧。
深入分析洋河股份业绩下滑的原因,除了品牌和产品的营销费用转化率较低外,更重要的是其渠道经销商体系的问题。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洋河股份的经销商数量为8833家,平均每家经销商贡献的收入远低于贵州茅台、五粮液等行业龙头。这说明洋河的经销商单位体量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在当前的白酒市场中为洋河股份提供有力的业绩支撑。
在当前白酒库存高企、消费不振的背景下,品牌经销商的消化能力成为决定酒企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然而,洋河股份的经销商体系却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承担更多的销售任务,也无法在消费者触达层面推动洋河品牌的高端化进程。
以江苏省内市场为例,今年上半年洋河的省外营收增速为7.5%,但省内增速仅为1.42%,远低于以江苏省内市场为主的今世缘。今世缘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切中了宴席市场,但洋河股份在江苏省内市场的表现却未能跟上这一趋势,这进一步凸显了其经销商体系的薄弱。
面对这些问题,洋河股份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了经销商体系小而多、老而弱的问题,并表示要重塑渠道、加强终端店的分类和分级管理。然而,要实现张联东提出的五大产品线百亿营收目标,仍面临巨大挑战。
海之蓝作为百亿单品,未来有望成长为200亿超级大单品。梦之蓝系列中的M6+也接近百亿规模,但天之蓝、双沟和手工班等产品的百亿目标则显得遥不可及。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中高端白酒市场,天之蓝和双沟需要面对五粮液、舍得等众多品牌的冲击;而手工班则需要在缺乏文化底蕴的情况下,与飞天茅台、五粮液等老牌明星产品争夺高端市场份额。
从估值角度看,洋河股份当前的TTM市盈率为15.41倍,低于行业整体的20.77倍水平。尽管其依然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但未来的利润预测却充满不确定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于洋河股份的态度显得谨慎。
然而,无论资本市场如何反应,洋河股份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并尝试做出改变。对于这家已经完成全国化、拥有一定品牌力的优秀企业来说,未来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走出至暗时刻、重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