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竞相驶向国际市场的浪潮中,国产电动三轮车也悄然扬帆出海,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2024年初,一系列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展示了美国小镇居民对中国制造电动三轮车的喜爱与惊叹。视频中,伴随着熟悉的“倒车请注意”提示音,美国家庭轻松驾驭着这些电三轮穿梭于街道与后院,他们对车辆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赞不绝口,其中一位大爷更是乐于用他的中国儿媳订购的电三轮接送孙子上下学,并热情地邀请全镇居民体验,成功激发了更多人的购买欲望。
与此同时,一位95后中国留学生骆豪在美国加州的创业故事也备受瞩目。他敏锐捕捉到海外电三轮市场的巨大潜力,毅然决然地投身其中,创业首日销售额即突破1万美元,甚至有客户不惜驱车3小时前来订购。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他已售出200多台电三轮,营业额高达数百万元人民币,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来年销售业绩突破千万大关。
这些个案的火爆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国产电动三轮车海外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三轮车出口量达到60万辆,同比增长约20%,出口总金额接近50亿美元,增幅约25%。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持续强劲,出口量增至65万辆,增长约8%,出口总金额预计接近55亿美元,增长约10%。
在这一波海外热潮中,各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商忙得不亦乐乎。江苏国威电三轮作为短视频中的明星产品,其在美国的销量迅速翻倍,公司总经理倪晓峰透露,通过电商平台接到的私人订制订单络绎不绝。河南威马车业自2023年底涉足电动三轮车出口业务以来,短短数月内产品已远销意大利、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单季度出口量高达3000辆。四川制造商凯希蜀宇光则在2024年上半年承接了5.2万辆电三轮的生产任务,其中40%为外贸出口订单,客户遍布全球多个地区。
国产电动三轮车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得益于其高性价比、实用性强以及高度定制化等优势。相较于数万美金的传统皮卡,国产电三轮即便加上运费及关税,售价也仅在3000-4000美金左右,深受海外消费者青睐。从颜色、封闭程度到功率、车型大小,均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了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从广交会到米兰车展,国产电三轮的展区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国外经销商的目光,试驾体验者络绎不绝。
我国电动三轮车产业的成熟集群与多年技术积累,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电动车相关企业数量已达151.7万家,其中电动三轮车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江苏徐州无锡、河南洛阳、山东临沂等地。江苏作为电动车制造的核心重镇,拥有雅迪、常力等多家知名制造企业,其中徐州市丰县更是被誉为“中国电动三轮车之都”,年产量突破500万辆,占据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
锡山电动车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和海外市场布局,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设立超1800家海外销售门店,投资建设20多个生产基地,出海优势显著。2023年,锡山电动车行业外贸增幅平均达到20%,个别企业甚至高达50%。针对不同海外市场的需求,中国电动车厂商能够迅速响应,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如东南亚的电动观光三轮车、非洲的耐用货物运输三轮车以及欧美的轻型化大马力电三轮等。
智能化升级也是国产电三轮吸引海外客户的一大亮点。部分高端产品已并入车联网,应用场景拓展至无人物流配送、广告投放、智能环卫等行业,甚至计划在全球布局换电项目,解决运营里程受限问题。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各家企业新的增长点。据行研机构预测,全球电动三轮车市场销售额将在2030年达到1498.9亿元,海外市场利润水平也相当可观。
目前,印度已成为中国电动三轮车的最大海外市场,东南亚、非洲及欧洲市场也持续增长。美国市场同样表现出强劲潜力,国产电三轮在乡间农场和城市街头的曝光率越来越高。然而,随着出海规模的扩大,中国电三轮制造商也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不足和海外市场内卷化的挑战。同时,印度本土企业的崛起也构成了竞争压力。因此,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培育力度,成为中国电三轮制造商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