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采购量骤降,美日欧芯片设备厂面临挑战?

   发布时间:2025-02-15 12:26 作者:苏婉清

近期,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供应商ASML公布了其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揭示了一个显著的市场变动:中国大陆对其光刻机的需求占比骤降至27%,退居次席。这一数据与此前三个季度均保持在47%至49%的高位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中国芯片设备企业在采购策略上的重大调整。

几乎同时,日本东京电子发布的业绩报告也反映了相似的趋势。该公司在2024年的营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份额同样出现了下滑,从之前超过40%的水平降至约30%,最低时曾高达49%。这意味着中国芯片制造商对东京电子的采购量也在大幅缩减。

不仅限于ASML和东京电子,美国的应用材料、科磊以及泛林等芯片设备巨头同样面临着来自中国订单的显著下滑。数据显示,中国在2024年前三季度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设备买家,占据了全球44%的市场份额。然而,到了第四季度,这一比例急剧下降至25%左右,预计2025年还将进一步缩减至20%以上。

面对这一市场变化,多家芯片设备厂商已经下调了2025年的业绩预期。部分企业预计业绩将出现下滑,仅有少数认为能够维持现状,而能够实现增长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芯片设备的重要消费市场,其采购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全球芯片设备市场的供需平衡。

那么,中国芯片设备采购量为何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滑呢?分析认为,这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芯片制造商在前两年进行了大量的提前采购和囤货,导致目前库存充足,短期内无需再进行大规模采购。另一方面,随着国产芯片设备技术的不断突破,国内芯片制造商越来越多地采用国产设备,从而减少了对外国设备的依赖。

随着国产替代步伐的加快,中国芯片制造商在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推动中国芯片设备市场的自主可控发展。

中国芯片设备采购量的下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芯片制造商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策略调整,也体现了国产芯片设备技术的快速崛起。未来,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芯片设备市场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