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逆袭:AI时代下的科技深水区航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5-02-23 00:49 作者:沈瑾瑜

阿里巴巴近期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堪称惊艳,其港股与美股均实现了约70%的涨幅,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月21日,阿里巴巴港股大涨14.56%,收盘价达到138.5港元/股,全天成交额高达444.48亿港元,这一波涨势令人瞩目。

这一轮股价飙升的背后,是投资者对阿里巴巴认知的深刻转变。曾经被视为增长乏力的电商巨头,如今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激进布局,正以全新的姿态重返舞台,成为全球AI军备竞赛的重要参与者。

马云,这位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其近期的动向无疑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作为AI战略的奠基人,他早在2017年就推动了达摩院的成立,如今达摩院已孵化出排名全球前十的Qwen大模型。作为组织的变革者,他在2023年推动了“1+6+N”的改革,剥离了银泰等非核心资产,回笼资金超200亿元,为AI战略的实施腾出了宝贵资源。而作为信心的催化剂,他的公开露面频次与阿里巴巴的股价涨幅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突然现身,更是让市场交易员欢呼雀跃。

阿里巴巴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远超预期,营收同比增长8%至2802亿元,净利润更是激增333%至489亿元。其中,云业务的表现尤为亮眼,收入增速回升至13%,这是六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而AI相关产品的销售额更是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这一系列数据无疑为阿里巴巴的股价上涨提供了强有力的业绩支撑。

在业绩向好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快刀斩乱麻的果决行动。一方面,公司甩掉了“非核心包袱”,明确提出了“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通过出售银泰、高鑫零售等新零售资产,回笼资金超200亿元。这一举措被市场视为从“盲目扩张”转向“专注技术长跑”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阿里云实现了结构性升级,从低利润的混合云转向高利润的公共云,并通过AI重构了硬件、数据库等底层架构,形成了“AI基建服务商”的新定位。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投入和成果正在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通义千问2.5-Max跻身全球大模型前十,斯坦福团队更是以20%的成本复现了GPT-4级的表现。阿里巴巴还成为了中国版iPhone的独家AI伙伴,其技术通过了苹果的严苛认证。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阿里巴巴的市场地位,更为其未来的增长打开了新的空间。

然而,尽管前景光明,阿里巴巴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云业务方面,尽管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但相较于AWS等竞争对手仍有较大差距。在AI领域,百度、字节跳动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和投入,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市场的政策法规不确定性、电商领域的竞争压力以及巨额的资本开支等都可能对阿里巴巴的未来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投资者对阿里巴巴的信心仍在不断增强。他们相信,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大胆的资本配置策略,阿里巴巴有望在AI时代实现新的飞跃。这一轮股价上涨不仅是对阿里巴巴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潜力的期待。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