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单车豪掷15亿夺控制权,能否借壳上市成最后救赎?

   发布时间:2025-03-20 18:12 作者:杨凌霄

共享单车行业,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领域,如今正上演着一场引人瞩目的资本大戏。哈啰出行,这一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计划斥资15亿元人民币,意图拿下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的控制权,此举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根据永安行发布的公告,哈啰出行的创始人及其关联公司将分阶段支付这笔巨额资金。首先,他们以6.7亿元获得了永安行19.67%的股份;紧接着,计划再出资8.4亿元,认购永安行约7182万股新股。这一系列操作完成后,永安行的控制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其背后的权力版图也将被彻底改写。

哈啰出行的创始人杨磊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永安行的公告时,一句“终于可以了”的感慨,引发了外界对于哈啰是否计划借此机会“借壳上市”的猜测。毕竟,在2021年冲击美股上市未果后,哈啰一直在寻求新的资本市场突破。而永安行的股价也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

然而,与当年共享单车行业风起云涌、资本竞相追逐的盛况相比,如今的行业环境已大不相同。共享单车企业纷纷投靠科技巨头,成为其引流工具,而连年亏损也成为了这些企业背后的科技巨头不得不承担的引流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哈啰若再次冲击上市,资本市场对其作为一个引流工具的兴趣几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回顾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历程,2014年ofo的成立标志着这一风口的开启,哈啰也随之崛起。但谁能料到,仅仅十年时间,这个行业就从巅峰跌落至低谷。ofo留下的“过千万人等待退押金”的惨痛教训,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而共享单车企业投靠科技巨头后,其本身的盈利问题更是被掩盖在了巨头们的流量战略之下。

永安行与哈啰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7年的“共享单车首起并购案”。当时,永安行的参股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与哈啰的母公司签署了合并协议,虽然名义上是永安行收购了哈啰,但实际上却是哈啰主导了这场合并。合并后的新主体由哈啰的创始人杨磊出任CEO,而永安行则更像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安行的共享单车业务逐渐式微,营收出现下滑趋势。相比之下,哈啰则凭借强大的运营能力和流量优势,逐渐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因此,当哈啰计划拿下永安行的控制权时,外界普遍猜测这是为了“借壳上市”。但永安行在最新公告中否认了这一说法,称本次股权转让不包含任何资产注入的安排,也未筹划哈啰集团的重组上市。

尽管如此,哈啰系大费周章拿下永安行控制权的目的仍然引人遐想。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哈啰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的举措之一。毕竟,在共享单车行业陷入盈利困境的背景下,哈啰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来支撑其未来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哈啰最重要的投资方之一,阿里在此次交易中选择了套现离场。根据公告显示,蚂蚁集团以约2.1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杨磊转让了6%的股份。这一举动或许意味着阿里对哈啰未来的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共享单车行业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事实上,哈啰一直在尝试通过多元化业务来拓展其盈利渠道。除了共享单车业务外,哈啰还涉足了打车、顺风车、送货跑腿、景点门票、酒店预订以及金融等多个领域。然而,这些尝试并未能显著改善其盈利状况。反而因为业务线过于庞杂而增加了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哈啰还曾试图通过进入两轮电动车制造领域来寻找新的增长点。然而,这一业务的发展也未达预期。2023年开始,哈啰陆续关闭了部分线下销售门店和整车制造工厂,开始转向租赁兼顾售卖的混合模式。这一转变或许意味着哈啰在电动车制造领域的尝试并未取得成功。

在共享单车行业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哈啰的上市之路无疑充满了挑战。无论是作为引流工具还是多元化业务的尝试,哈啰都需要找到能够支撑其长期发展的盈利模式。否则,即使成功上市,也难以逃脱资本市场的拷问和投资者的质疑。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