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制氢技术大飞跃:二氧化钛光解水效率狂增15倍!

   发布时间:2025-04-08 14:10 作者:沈如风

近期,我国科研领域传来一项重大突破:科研人员通过创新性的元素替代策略,成功提升了二氧化钛光解水制氢的效率,这一成果相较于以往技术实现了15倍的增长。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期刊》上发表。

长期以来,利用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材料,在阳光照射下分解水以产生氢气,被视为太阳能直接转化为氢能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一方法的转化效率一直较低,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针对这一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科研团队通过巧妙的手段,将稀土元素“钪”引入到传统二氧化钛的晶格结构中。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材料存在的内部原子级缺陷和表面不规则问题,还成功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这种新材料在太阳光照射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新材料对紫外光的利用率从原先的不足2%大幅提升至30%以上。这一显著提升意味着,在紫外光照射下,新材料分解水制氢的效率达到了过去的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据估算,如果将这种新材料制成1平方米的光催化板,在一天的光照时间内,能够产生约10升的绿色氢气。

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方法,也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新的道路。科研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新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分解水效率,以期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