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易主,昔日彩电巨头能否借央企之手重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5-04-22 00:34 作者:江紫萱

曾被誉为“国产彩电三巨头”之一的康佳,如今却深陷亏损的泥沼,其命运轨迹令人唏嘘不已。根据深康佳A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康佳的营业收入仅为111.15亿元,与前一年相比下滑了37.73%,毛利润更是降至4.8亿元,创下了自1994年以来的新低。更令人担忧的是,康佳的归母净亏损达到了32.96亿元,同比扩大了52.31%,扣非净亏损也达到了32.06亿元,亏损状况依旧十分严峻。

回顾康佳的发展历程,其衰败的轨迹清晰可见。自2019年营收突破550亿元的高点后,短短五年间,康佳的营收便缩水超过400亿元。更糟糕的是,其扣非净利润已连续14年为负,累计亏损超过190亿元。归母净利润也连续三年为负,而资产负债率在2024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92.65%。

面对如此困境,康佳的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已计划将其交由另一家央企接手,以推进专业化整合。这一消息传出后,市场反应强烈,深康佳A的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超过20%,市值一度突破120亿元。

康佳的衰落,无疑是企业战略失误和内斗不断的双重结果。作为改革开放后的首批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康佳曾风光无限。1992年,康佳以彩电第一股的身份登陆深交所,1999年又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高清晰数字电视。在2003年至2007年间,康佳更是连续五年夺得中国彩电市场销量冠军,稳坐行业龙头宝座。

然而,2007年,康佳却未能抵挡住房地产行业的诱惑,斥资17亿元建设江苏昆山旅游度假区,高调进军地产领域。这一决策恰逢显示技术从传统CRT向液晶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彩电巨头们纷纷建厂投产,而康佳却因地产业务占用大量资金,直到2008年末才在昆山建厂,错失了市场先机。

然而,多元化发展并未给康佳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使其在电视领域的地位逐渐边缘化。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TCL、海信、创维、小米四大品牌合计出货量超过700万台,市场份额超过80%,而康佳的销量不足50万台,同比下滑幅度超过20%。

除了战略失误外,康佳内部的纷争也加速了其衰落进程。华侨城集团作为深康佳A的控股股东,与康佳之间的利益纷争不断。尤其是土地之争更是引发了双方的激烈对抗。2011年,康佳总部厂区被列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范围,但康佳申请作为项目唯一开发主体的请求却遭到了华侨城的反对。双方因此陷入长达三年的仲裁与反仲裁争论中,最终土地被裁定与华侨城分享。

这一事件激化了康佳中小股东与华侨城之间的矛盾。2015年康佳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上演了一场夺权大戏,在董事会中占据了四个席位,超过了华侨城的两席。此后,康佳与华侨城的内斗愈发激烈,导致公司经营惨淡,净亏损大幅飙升。

直到2017年3月,康佳首次对外公开选聘高管,周彬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任总裁后,康佳与华侨城的股权之争才告一段落。然而,有媒体推测双方关系的“缓和”或许只是表面现象。2024年8月,华侨城“老人”聂勇作为财务总监空降深康佳,被视作代表大股东利益。这或许表明华侨城仍在试图通过把控财权来维护自身利益。

然而,连续多年亏损的华侨城似乎已对掌控康佳失去了信心,有了放权的计划。根据华侨城财报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40%,归母净亏损同比扩大33.42%,这是华侨城连续第三年亏损,三年合计亏损达到260亿元。在此背景下,华侨城集团表示将推进央企之间专业化整合,由其他央企集团对康佳实施专业化整合。

目前市场传闻称央企华润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可能接手这家陷入困境的老牌家电企业。但深康佳A方面尚未就股权变动发布任何官方消息。无论最终接盘者是谁,这家老牌企业想要翻盘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