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期揭晓了2024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备案与审批情况,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专业调整与优化。据统计,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数量达到了1839个,同时,有157个专业点调整了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展现出教育体系对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高度敏感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中,停招专业点达到了2220个,撤销专业点亦有1428个,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也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正在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本科专业目录的年度更新发布机制,旨在迅速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市场变化及科技发展趋势。
最新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涵盖了845种专业,其中新增了29种专业,这些新增专业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为建设导向,旨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激发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专业设置上,教育部充分考虑了国家战略需求,增设了如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前沿专业,以应对全球化挑战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同时,针对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教育部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科技变革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还根据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以满足新兴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人工智能领域,教育部同样不遗余力,增设了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等专业,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保障新设专业质量方面,教育部首次推出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为中央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例如,针对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突破常规,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六所高校增设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以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目前,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已达6.28万个,教育部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联动机制,指导高校持续调整优化存量专业,加强各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分析,确保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契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