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何以在互联网舞台边缘徘徊?

   发布时间:2025-04-23 00:19 作者:柳晴雪

在数字社交的浪潮中,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名字——陌陌,如今似乎已被新时代的洪流悄然淹没。近日,陌陌及其姐妹应用探探的母公司挚文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报,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这家昔日社交巨头的黯淡现状。

数据显示,挚文集团去年总营收为105.63亿元,较上一年度下滑了11.99%,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46.89%,仅录得10.40亿元。自2020年以来,挚文集团的营收已连续五年呈现下滑态势,这不禁让人感叹,陌陌及探探在互联网舞台上的辉煌时刻仿佛已成遥远的过去。

更令人唏嘘的是,陌陌不仅失去了往昔的辉煌,还悄然离开了其在北京望京的大本营。自2014年入驻望京SOHO以来,陌陌在这里度过了长达十年的时光,然而去年年底,它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片曾见证其成长的土地。

在互联网行业,一个明星产品的兴衰更迭并不罕见,但值得深思的是,在陌陌逐渐式微的陌生人社交赛道上,并未有新的巨头崛起。Soul等后继者显得后继无力,二狗、她说、皮蛋、青藤之恋等应用则各自为营,难以再现陌陌当年的风采。

那么,陌生人社交究竟怎么了?答案或许可以从年轻一代的社交习惯中寻找。近年来,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季度报告》,短视频和通讯聊天虽然仍是网民移动端使用时间的前两大行业,但短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间已远超通讯聊天,达到138.4分钟,而后者仅为68.5分钟。

社区社交的月总使用时间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9.2%,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与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活跃发展相吻合。这些平台通过内容重构了当下的社交场景,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相比之下,以陌陌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仍侧重于快速匹配和解决交友需求,这与年轻一代追求的“轻社交”模式渐行渐远。

所谓“轻社交”,是指短暂的、低成本的、注重情绪价值的社交方式。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4%的受访青年认为“轻量化”社交越来越普遍,其中00后受访者的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1.9%。在线下,各种社交搭子的流行便是“轻社交”模式的体现;在线上,年轻人更倾向于基于兴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构建社交关系。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恰好满足了用户轻量化社交的需求。在抖音上,用户通过短视频内容建立信任,评论区互动形成弱关系链;小红书则凭借庞大的女性用户群体,成为全方位的生活分享阵地,社交氛围浓厚。而陌陌等传统陌生人社交产品,仍在努力匹配用户,解决交友需求,这与“轻社交”的趋势相悖。

不仅如此,陌生人社交产品还难以解决用户的孤独感。尽管趣缘交友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兴奋剂”,但主打兴趣社交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并未取得跨越式发展。积目、字节的社区等应用都曾试图以兴趣社交为突破口,却未能长久。相反,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逐渐成为年轻人交流兴趣和爱好的核心阵地。

这主要是因为陌生人社交产品以效率为导向,致力于快速帮助用户产生连接,而兴趣只是作为标签或工具来引导匹配。然而,这些产品无法像内容社区那样持续生产和沉淀优质内容,形成真正的兴趣氛围。因此,用户不愿意长时间停留在这些产品上。

年轻人的兴趣和追求多样多变,仅凭用户首次登录时选择的兴趣标签或填写的调查问卷,很难准确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喜好。陌生人社交是孤独经济的产物,但它未必能解决孤独。随着独居人群的激增,缓解孤独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年轻人不一定选择社交来排解孤独。

从商业角度来看,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变现方式虽然多样,但创造的商业价值并不乐观。陌陌曾试图通过直播实现商业化突破,但业绩却长期下滑。Soul等后起之秀虽然看似风光,但实际上亏损严重。陌生人社交的商业化难题在于用户的付费意识和付费能力。

平台向用户收费以解锁内容,但陌生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质量保证,导致付费意愿不高。同时,平台的付费机制往往收割意味明显,尤其是“重女轻男”的收费规则,让男性用户感到不满。这种不健康的付费模式进一步加剧了陌生人社交在商业化探索上的无力感。

因此,在互联网经济中,陌生人社交已成为一个不被看好的领域。随着内容平台的崛起和年轻一代社交习惯的变化,陌生人社交似乎正在走向“小而美”的境地。这一赛道上的玩家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