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口碑出炉,冯小刚的女性叙事为何依旧难获认可?

   发布时间:2025-04-24 00:26 作者:杨凌霄

清明档期落下帷幕,冯小刚执导的新片《向阳·花》引发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关于他能否成功驾驭女性题材的疑问。影片豆瓣评分6.6,成为观众和影评人热议的焦点。

《向阳·花》聚焦于刑满释放女囚重新融入社会的艰难历程,这一题材本身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触及了电影市场较少关注的边缘群体。然而,影片虽意在展现女性“向阳而生”的坚韧精神,却在叙事层面显得力不从心。

与冯小刚以往的影视作品相比,《向阳·花》中的女性角色确实有所突破,告别了“大飒蜜”的刻板印象,不再是男性权力结构下的附属品,而是勇敢地反抗不公命运的斗士。然而,冯小刚在尝试融合“拯救孩子”、“出身贼窝”、“色情服务”、“职场性骚扰”和“家暴”等多重议题时,却忽略了女性成长的核心,使得影片中的女性苦难更多呈现为一种虐心的景观。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如高月香和黑妹,经历了种种不幸,但她们的成长轨迹却显得模糊。高月香虽然最终为女儿安装了人工耳蜗,与黑妹一起开起了洗车店,看似实现了“向阳而生”的外在转变,但内心的成长与觉醒却显得苍白无力。影片更多地展现了她们的苦难与挣扎,却未能深入挖掘这些经历如何赋予她们新的生命力和对现实的深刻认知。

《向阳·花》在叙事上显得杂乱无章,情感宣泄有余而深度挖掘不足。高月香在出狱后几度游走于犯罪边缘,频繁的情绪爆发和冲突虽然紧张刺激,却缺乏内在的逻辑支撑和人物成长的深度展现。影片结尾处,高月香以暴制暴的举动虽然彰显了人物的血性与不屈,但这种混沌的价值观与影片整体的女性叙事基调显得格格不入。

更令人遗憾的是,《向阳·花》在女性叙事上依然未能摆脱男性话语的影响。影片中的女性角色虽然摆脱了“大飒蜜”的形象,却又陷入了另一种“大姐大”的刻板设定。高月香的粗犷与痞气虽然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女性的形象展现,但这种形象缺乏足够的逻辑支撑和人物背景的深入挖掘,使得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影片中的江湖气与女性受难者的设定形成了鲜明的冲突,使得《向阳·花》在女性叙事上显得摇摆不定。冯小刚试图将传统的江湖、帮派元素融入女性题材电影中,却未能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种融合不仅未能增强影片的叙事深度,反而使得影片在现实主义叙事与江湖复仇片之间徘徊不定。

冯小刚作为资深导演,其商业嗅觉一直敏锐,创作风格也多变。然而,在女性题材领域,他的艺术追求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向阳·花》虽然试图关注边缘女性群体,却未能深入挖掘她们的内心世界和生存智慧。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更多是作为符号化的存在,缺乏真实感和立体感。

与冯小刚以往的优秀作品相比,《向阳·花》在叙事深度、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都显得力不从心。影片虽然试图展现女性的坚韧与不屈,却未能真正触及观众的心灵深处。这种遗憾不仅体现在影片的口碑和评分上,更体现在观众对冯小刚这位资深导演在女性题材领域探索的期待与失望之中。

尽管冯小刚在女性题材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向阳·花》的表现却未能如人意。这部影片不仅未能延续冯小刚以往的创作辉煌,也未能为女性题材电影带来新的突破和亮点。在未来的创作中,冯小刚或许需要更加深入地关注女性群体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才能真正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